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邁出更大步伐
來源:admin 時間:2019/1/28 15:53:23
——2019年河南(nan)省政(zheng)府工(gong)(gong)作報告關于今年重點工(gong)(gong)作概(gai)覽
2019年,河南省將深入(ru)開(kai)展三大攻堅戰,持續推(tui)進“四個著力”、打好“四張牌”,統籌推進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防風險、保穩定工作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:繼續保(bao)持“三個同步”“三個高于”,生產總值增長7%~7.5%,全(quan)員勞動生產率增長7%,一般公共預算(suan)收入增長7%,居(ju)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(fu)控制在3%左右。重點抓(zhua)好十個方面的工(gong)作:
一(yi)、著力擴需(xu)求穩增(zeng)長(chang) 保持經(jing)濟健康運行
(一)激活區域市場需求
●挖掘健康(kang)、育(yu)幼、體育(yu)、休閑、文化、信息(xi)等領域和傳統服務業(ye)消費(fei)潛力,培(pei)育(yu)家政服務、現代生(sheng)活(huo)用(yong)品等新的消費(fei)熱點。
●實施(shi)健康養老示(shi)范工程,加快城市社區(qu)養老服務設(she)施(shi)建(jian)設(she)。
●推進(jin)旅游業轉(zhuan)型(xing)發展(zhan)。
●加快發展農村(cun)電商(shang)。
●開(kai)展服務業(ye)質量(liang)提升行(xing)動。
●開工(gong)建(jian)設(she)一批重(zhong)大(da)項(xiang)目,確保全(quan)社會(hui)固定資產投(tou)資穩定增(zeng)長。
●引(yin)導企業多(duo)元化開拓(tuo)國際市場,積極培育引(yin)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。
(二)穩定工業(ye)經濟增長
●切(qie)實加強運行調度(du)和監測預警。
●開(kai)展智能制造引領(ling)、重點技(ji)術(shu)攻堅、傳統(tong)產業(ye)提質、新興產業(ye)培育四大行(xing)動。
●加快(kuai)推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(du)融合。
(三)促進非公經(jing)濟(ji)發展
●培育(yu)壯大民營企業(ye)家隊伍。
●構建親清新(xin)型(xing)政(zheng)商關系(xi)。
●引導提升(sheng)企(qi)業素質,推進民營企(qi)業制度創(chuang)新(xin)、科技創(chuang)新(xin)、產品創(chuang)新(xin)、模式創(chuang)新(xin)。
二、貫(guan)徹落實“八字方針” 促進(jin)經濟提質增效
(一)深化供給結構改革鞏(gong)固“去降補”成果
●加快(kuai)拆(chai)除已實(shi)施置換的低效(xiao)鋼(gang)鐵設備,積極化解水(shui)泥、電解鋁等過(guo)剩(sheng)產能,淘汰改造落后(hou)煤電機(ji)組150萬千瓦左右。
●堅持處(chu)置“僵尸(shi)企業”力(li)度不(bu)減。
●加大對“破、立(li)、降”獎(jiang)補支持力度,落(luo)實好(hao)去產能(neng)職(zhi)工安置(zhi)(zhi)、礦權土地、債務處置(zhi)(zhi)等(deng)政策。
(二)改善優化(hua)營商(shang)環境(jing)增強微(wei)觀主體(ti)(ti)活力(li)
●打好(hao)優化發展(zhan)環境“組(zu)合拳(quan)”。
●啟動(dong)營商環境評價。
●加快誠信體(ti)系建設(she)。
●落實(shi)中央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,清(qing)理(li)規范地方收(shou)費項目(mu),全面實(shi)施(shi)收(shou)費項目(mu)清(qing)單制,繼續實(shi)行省(sheng)定涉企行政事業(ye)性(xing)零收(shou)費。
(三)繼續實施(shi)“三大改造”提升產業鏈水平
●加快(kuai)構建現代(dai)產業(ye)體系。
●持續實(shi)施12個省定重點產(chan)(chan)業(ye)轉(zhuan)型發展(zhan)專項方案(an),深入開展(zhan)五大(da)傳統產(chan)(chan)業(ye)轉(zhuan)型、十大(da)戰略新興產(chan)(chan)業(ye)發展(zhan)行(xing)動(dong)及智(zhi)能制造和工業(ye)互聯網發展(zhan)三年(nian)行(xing)動(dong)。
●加快(kuai)大數(shu)據產業發展。
●深入開展“質量標桿(gan)進企業(ye)”活動。
●推進產(chan)業集聚區二次創(chuang)業。
(四)積極完善(shan)市場體系暢通經濟循環系統
●暢通(tong)生產(chan)、流通(tong)、分配、消費循環(huan)。
●加快建設統一開放、競(jing)爭有(you)序的現代市場體系。
●加快建(jian)設(she)民營企業金(jin)融(rong)服務(wu)系統,推廣(guang)建(jian)設(she)銀行“云稅貸”等新型金(jin)融(rong)產品。
●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分撥配送物(wu)流(liu)網絡(luo)。
三、持續推進三大攻堅 著力夯實(shi)發展(zhan)基礎
(一)防范化解風險
●推進市場化(hua)債轉股(gu)簽(qian)約項目落(luo)地(di),探索開展民營(ying)企業債轉股(gu)。
●全面加(jia)強地(di)(di)方金融監管,高度關注(zhu)房地(di)(di)產領域金融風險。
●依法規范政府舉債行為(wei)。
●壓實安全生產責任。
●增(zeng)強防洪抗災能力(li)。
●做(zuo)好突發公共事件預防(fang)處(chu)置。
(二(er))推進(jin)精準脫(tuo)貧
●加大深度貧(pin)困(kun)縣村、特殊貧(pin)困(kun)群(qun)體(ti)、重點貧(pin)困(kun)縣區脫貧(pin)攻堅力度。
●繼(ji)續打好(hao)“四(si)場硬仗”,開(kai)展“六(liu)大行(xing)動”,實施(shi)“四(si)項工程”,打好(hao)脫(tuo)貧攻(gong)堅(jian)總(zong)攻(gong)戰。
●建立(li)脫貧正向激勵和穩定脫貧長效機制。
●確(que)保14個國(guo)定貧(pin)困(kun)縣脫(tuo)貧(pin)摘帽。
●完成20萬(wan)黃河灘(tan)區居民(min)搬遷。
(三)抓好污染防治
●扎實開展中央(yang)環境保(bao)護督(du)察“回(hui)頭看(kan)”反饋問題整改。
●推進鄭州市主城區(qu)(qu)煤(mei)電機組清零(ling)和洛陽市主城區(qu)(qu)煤(mei)電機組基本清零(ling),確保(bao)PM2.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完成國(guo)家考核目標。
●嚴格落實(shi)河(he)長制湖長制。
●推進受污染(ran)耕地安全(quan)利(li)用和治理(li)修復。
●嚴格落實黨政(zheng)領導責(ze)任(ren)、企(qi)業主體責(ze)任(ren)、部門監管責(ze)任(ren)。
四、加大力度深化改革 激發經濟社會活力
(一(yi))深化國有企業改革
●全(quan)力打好國企改革“掃蕩(dang)戰(zhan)”,持續(xu)深化產權結(jie)構、組織結(jie)構、治理結(jie)構改革。
●深(shen)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(gai)革,持續(xu)完善國(guo)有資(zi)產監管。改(gai)組組建國(guo)有資(zi)本投資(zi)、運營公司(si)。
(二)深(shen)化財稅體制改革
●推進省以下分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。
●提高財政資(zi)金配置效率(lv)和使(shi)用效益。
(三)深化投(tou)融資體制改(gai)革
●繼續優化(hua)投資項目審批。
●發揮(hui)好地方政(zheng)府融資擔保體系作用。
●用好政府(fu)投(tou)資(zi)杠桿撬動作用。
(四)深化農村綜合改革
●繼續推進農村承包(bao)地“三(san)權分置”改(gai)革。
●加(jia)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(du)改革。
●持(chi)續深(shen)化、有序推進農村土地(di)征收制(zhi)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性(xing)建設(she)用地(di)入市改革。
(五)健(jian)全(quan)生態環保體制
●實施(shi)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有償(chang)使(shi)用制度改革。
●抓好生態環境保(bao)護綜合行政(zheng)執法改(gai)革(ge)。
五、堅持(chi)擴大對外(wai)開放 提升經濟發展優勢
(一)放寬市場準入拓展開放領域(yu)
●貫徹(che)國(guo)家大幅(fu)度放寬市場準(zhun)(zhun)入(ru)部署,全面落實(shi)準(zhun)(zhun)入(ru)前國(guo)民(min)待遇(yu)加負面清單管理(li)制度。
(二(er))打造(zao)平臺(tai)載體提升開放水平
●高水平(ping)建設中國(guo)(河(he)南(nan))自由貿易試驗區(qu)。
●全力(li)拓展“四條絲路”。
(三(san))健全體制(zhi)機(ji)制(zhi)優(you)化開放環(huan)境
●加(jia)快復制推(tui)廣自貿區經驗做(zuo)法。
●加快國際貿易“單一窗(chuang)口”建設,提升(sheng)通關效(xiao)率。
六、深(shen)入(ru)推進科(ke)技創新 加快增(zeng)長(chang)動能轉換(huan)
(一)完善科技創新體系
●聚焦(jiao)培育(yu)“四(si)個(ge)一批”。
●堅持引進外部人(ren)才和培育本地人(ren)才并重。
(二)提升(sheng)科技創新能(neng)力
●培育壯大技術轉移轉化市(shi)場。
●提(ti)升產業技(ji)術創新(xin)戰略(lve)聯盟(meng)建設(she)水平。
(三)優(you)化科(ke)技創(chuang)新服(fu)務
●支持企業、高校、科研院所構建開放、協同、高效的共性技術平臺(tai)。
●建設省科技信息綜合服(fu)務平臺(tai)。
七、統籌推進(jin)城(cheng)鄉建設(she)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
(一)以“五個振興”為路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
●加快推進產業、人才(cai)、文化(hua)、生(sheng)態、組織“五個振興”。
●穩定糧食產能(neng),推(tui)進“四(si)優(you)四(si)化”。
●培育新型職(zhi)業農民。
●改(gai)善農村人居環境。
(二)以推進(jin)城市高質量(liang)發展為目標全面開展百城建設(she)提(ti)質
●推動百城建設(she)提質工程由試點先行到全(quan)面(mian)鋪(pu)開(kai)。
●積極打造智慧城市(shi)。
●加強綠色園(yuan)林城(cheng)市建設。
(三(san))以(yi)中(zhong)(zhong)心城(cheng)市(shi)建設為(wei)引領(ling)加快(kuai)中(zhong)(zhong)原城(cheng)市(shi)群(qun)一體化
●優化城市空間布局。
●加快推進縣(xian)域經濟(ji)高質量發(fa)展。
●統籌戶籍制度(du)改革和(he)城鎮基(ji)本(ben)公共服務均等化。
八(ba)、加快實施(shi)重(zhong)大工程 強化基礎(chu)支撐能力(li)
(一)加快(kuai)構建便捷暢通(tong)的(de)綜合交(jiao)通(tong)體(ti)系
●以(yi)高速(su)公路(lu)、骨干鐵路(lu)和航空樞紐為主體(ti),建設貫通南(nan)北、連接東(dong)西的現(xian)代立(li)體(ti)綜合(he)交通體(ti)系。
(二)加快構建興利(li)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(xi)
●加快十大(da)水利工程建(jian)設(she),構建(jian)現代水網體系。
●提高(gao)防洪除澇能力。
●讓人民群眾喝上安全水。
(三)加(jia)快構建低碳高(gao)效的能(neng)源支撐體系
●持續(xu)推(tui)進能源(yuan)外引通道建設,實現(xian)省內互(hu)聯互(hu)通,優化(hua)能源(yuan)結構布局。
(四)加(jia)快構建綠色循環的生態環境體系
●深入開展山(shan)水(shui)林田湖(hu)草一體化生(sheng)態保護和修復(fu),統籌建設森林、濕地、流域、農田、城市五大生(sheng)態系統。
(五(wu))加快構建高效泛在的信息網絡體系(xi)
●實施一批重(zhong)大(da)信(xin)息網絡基礎(chu)設施項目。
●推(tui)進下(xia)一代(dai)互聯網規(gui)模部署和千兆城(cheng)市建(jian)設。
九(jiu)、大力(li)發展社(she)會事(shi)業 提高公共(gong)服(fu)務水平
(一)堅持教育優先(xian)發展(zhan)
●落實立德樹人根(gen)本(ben)任務,促(cu)進(jin)學生德智體美勞(lao)全面發展(zhan)。
●加強教(jiao)師隊伍建設,改(gai)善教(jiao)師工作生活條件(jian)。
●維護校(xiao)園安全(quan)。
●健全學生資助制(zhi)度。
(二(er))提高人民健康水平
●全面推進縣域綜合醫改。
●加快發展(zhan)“互聯(lian)網+醫(yi)療(liao)健康”。
●促進優質(zhi)資源互聯共享。
●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。
●深化食品安(an)全(quan)省建設,加強疫(yi)苗等藥品安(an)全(quan)監(jian)管。
(三)促(cu)進文化發(fa)展繁(fan)榮(rong)
●深入推進華(hua)夏(xia)歷史文明傳(chuan)承創新區(qu)建設(she),加(jia)快(kuai)打造文化(hua)強省。
●積極踐(jian)行社(she)會主義核(he)心價值(zhi)觀(guan),大力弘(hong)揚焦裕(yu)祿精(jing)神(shen)、紅旗渠精(jing)神(shen)、愚公移山精(jing)神(shen)。
●抓好(hao)新時(shi)代文(wen)明實踐中心建設,深化群眾(zhong)性(xing)精(jing)神(shen)文(wen)明創(chuang)建。
●繁榮(rong)藝術創作,豐富(fu)文化生活(huo)。
●深(shen)入(ru)開展(zhan)“掃黃(huang)打非”。
●打(da)造新型主流媒體。
十、加大(da)民生保障(zhang)力度(du) 切實(shi)增(zeng)進(jin)人(ren)民福祉
(一)辦好(hao)民生實(shi)事
●新增城鎮就業110萬人。
●實施80歲(sui)以上老人高齡津貼(tie)制度。
●繼(ji)續(xu)免(mian)費開展婦女(nv)宮頸癌(ai)和乳腺癌(ai)篩(shai)查(cha)、預防出生(sheng)缺(que)陷產前篩(shai)查(cha)和新生(sheng)兒疾病篩(shai)查(cha)。
●實施殘疾兒(er)童康復救助。
●開(kai)展農(nong)村人(ren)居(ju)環境(jing)“千(qian)村示范、萬(wan)村整治”工程。
●持續(xu)改(gai)善大氣環境質量,全省空氣優良天數(shu)比例達到59.5%。
●實施(shi)“百縣通村入組工程”,新改(gai)建農村公路5000公(gong)里以上。
●新建和改擴(kuo)建城(cheng)鄉(xiang)幼兒園1000所,新增學位10萬個。
●完成3000個電(dian)(dian)網薄弱行政村(cun)電(dian)(dian)網改(gai)造。
●加快縣(市)人(ren)民(min)醫(yi)院提質升級。
(二)穩定擴(kuo)大就業(ye)
●實施失業保(bao)險援(yuan)企穩崗(gang)“護航行動(dong)”。
●積極推進公共就(jiu)業服務專(zhuan)項活動,持續實(shi)施全民技能(neng)振興(xing)工程。
●做好“僵尸企(qi)業(ye)(ye)”處(chu)置和過剩(sheng)產能化解中職(zhi)工安置工作,開展各類(lei)職(zhi)業(ye)(ye)培訓300萬人次(ci),新增農(nong)村(cun)勞(lao)動力轉移就業40萬人。
●支(zhi)持農(nong)民工等(deng)群體返鄉下鄉創(chuang)業,新增創(chuang)業人員20萬左右。
(三)加強社會保障
●大力實施(shi)全民參保(bao)計劃(hua),實現城鄉(xiang)居民基(ji)(ji)本養(yang)老保(bao)險基(ji)(ji)金(jin)(jin)省(sheng)級管理、企業(ye)(ye)養(yang)老保(bao)險基(ji)(ji)金(jin)(jin)省(sheng)級統收統支,繼(ji)續(xu)提高城鄉(xiang)居民基(ji)(ji)礎(chu)養(yang)老金(jin)(jin)最低標準,繼(ji)續(xu)調(diao)增企業(ye)(ye)和機(ji)關事業(ye)(ye)單位(wei)退休人員基(ji)(ji)本養(yang)老金(jin)(jin)。
●實施工(gong)傷保險基金省(sheng)級統(tong)籌(chou)。
●完善城(cheng)鄉(xiang)居民(min)醫保門診統籌制度。
●提(ti)高(gao)城鄉(xiang)低保(bao)、特困供養(yang)、孤兒養(yang)育等保(bao)障標(biao)準,加強殘疾(ji)人權(quan)益(yi)保(bao)障。
●推動房(fang)(fang)(fang)(fang)地(di)產市(shi)場平穩健(jian)康發展,完善住房(fang)(fang)(fang)(fang)市(shi)場體系(xi)和住房(fang)(fang)(fang)(fang)保障體系(xi),新開工棚(peng)改安置房(fang)(fang)(fang)(fang)15萬套(tao)左右,更好解(jie)決群(qun)眾(zhong)住房問題。